close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第四部──廿世紀的物理前言有人說廿世紀初物理的兩大理論:...顯示更多第四部──廿世紀的物理前言有人說廿世紀初物理的兩大理論:量子論與相對論,是對牛頓力學的「革命」。從對物質世界的描述的觀點而言,這兩大理論的確推翻了牛頓力學所描述的世界。但從實用的觀點來看,這兩大理論,雖然澈厎地修改了牛頓力學,但仍然承認牛頓力學在通常的條件下(速度不十分大,萬有引力不很大,溫度不太低的宏觀世界中),幾乎不必修正,而且使用上遠為簡易有效。──這也是為什麼至今牛頓力學在理工科仍是必修課的原因。──若與牛頓對亞理斯多德的「革命」相比較,廿世紀的這場「革命」,溫和的多了。但是這兩大理論,從概念上澈厎改變了我們對物質世界的「圖像」。直觀上,這「圖像」更為抽象難解。以下三講,我們分別介紹這兩大理論以及其後續的發展。第七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聖笑道:我記得纔半年光景,怎麼就說百十年的話?──西遊記光波與以太,愛因斯坦,時間與空間之互換,質能互換,重力與彎曲的時空【7.1】「世紀未」1887─1914年:世紀未(findesiecle)原是指十九世紀之未年。當時的歐洲知識份子,感到強權之間的殖民競爭,漸成不可解的糾結。帝國主義的「罪行」,逐漸到了要自食惡果的時候,普遍感到悲觀與幻滅。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爆發。舊世界秩序崩潰,新的觀念,新的變化,以更快的速度出現。這一段時期的世界大事:1888年德意志統一立國,俾斯麥為相。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台灣割讓給日本;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出版。1896年,尼加拉瀑布水力發電開始。1897,馬可尼(意GuglielmoMarconi,1874-1937)發明無線電。1898年,德國佔領膠州灣。1899年,英荷南非之戰。1900中國拳亂,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同年,弗羅依德出版「夢之解析」(奧SiegmundFreud,1856-1939,"TheInterpretationofDream")。蒲朗克(德MaxPlanck,1858-1947)發現量子論。1904年,日俄之戰。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1906,英法協議非洲國境問題。1908年,萊特兄弟(美OrvilleWright,1871-1948,WilburWright,1876-1912)飛機公開試航成功。1911,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1914,歐戰爆發。(117,俄國大革命。)到了這時期,一種放逸而耽美的「世紀未」氣氛瀰漫在歐洲的文藝界:頹廢詩人的詩句與印象派的音樂、繪畫,似乎對未來都不願正視。但「革命性」的意識流小說,無調性音樂,非具象繪畫也在此時萌芽。科學的實用性己無可置疑。瓦特的蒸氣機,對學理的依賴很少,大体上是摸索嘗試的產品。但愛迪生、馬可尼的電器用品,萊特兄弟的飛機之發明,卻不能不依靠長年累積的科學技術與知識。民眾的生活中,也可以清楚地感到從「機械化」到「電氣化」帶來的鉅大改變;而且,科學與技術在軍事上的重要性,也日益明顯。德國的大學(特別是研究所)開始強調專精之科學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效仿。新興的美國,在生產力上表現驚人,更在這方面急起直追。然而,科學是否是「真理」?宇宙真是個大機器?科學與技術真能造福人類?這都是不容易有確切答案的問題。──在這種環境下,另一次的物理革命展開。【7.2】邁可生─摩利實驗(1887):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光速比何任何已知物体的速度都大,這在十九世紀時已確定無疑。但力學波如聲波、水波等,皆有介質。很自然的問題:光波的介質是什麼?──要想像一種不必有介質便能傳播的波,不是容易的事。這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3/Albert_Einstein_Head.jpg/200px-Albert_Einstein_Head.jpg 出生 1879年3月14日 出生地 德國烏爾姆 逝世 1955年4月18日 (76歲) 逝世地 美國紐澤西州普林斯頓 研究領域 物理學 著名成就 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 布朗運動 光電效應 E=mc2 愛因斯坦場方程式 玻色-愛因斯坦統計 EPR悖論 國籍 德國(1879年-96年、1914年-33年) 無國籍(1896-1901年) 奧地利(1911年-12年) 瑞士(1901年-55年) 美國(1940年-55年) 民族 猶太人 居住地 德國、義大利、瑞士、美國 研究機構 瑞士伯爾尼專利局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布拉格查理大學 柏林大學 普魯士科學學院 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 萊頓大學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母校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大學 博士導師 阿爾弗雷德·克萊納 獲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1921年) 科普利獎章(1925年) 普朗克獎章(1929年) 時代20世紀百大人物 簽名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簽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是20世紀著名的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也是相對論的創立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譽為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及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成名 愛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的兼職講師。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1914年,應馬克斯·普朗克和瓦爾特·能斯特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亨德里克·勞侖茲和保羅·埃倫費斯特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投入公開和地下的反戰活動。 1919年11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新觀察證實相對論的消息,形容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大勝利。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重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的日全蝕觀測結果所證實。1916年他預言的重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證實。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 1917年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雷射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科學院的公告中並未提及相對論,原因是認為相對論還有爭議[1]。 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擔任新建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與普林斯頓大學非同一機構),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 1937年愛因斯坦曾經探訪住在美國加州的查理·卓別林。 1939年他獲悉鈾核分裂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佔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4%9B%E5%9B%A0%E6%96%AF%E5%9D%A6請看這裡
沒錯那就是相對論很多不知道的人以為相對論是在說相對的東西物質特性物理作用那是錯的相對論最重要的理論有幾點第一:光速最大其他物質不可能超過光速當你速度越快你的質量會越大第二重力會讓時間變慢會讓空間壓縮第三這個世界是4次元空間三度空間+時間第四質能可以互換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09000015KK04483